翁某某,女,44歲,2020年11月10日初診。
刻下見:晨起周身酸痛,惡寒,月經(jīng)血塊,寐差,舌苔薄黃,脈浮。西醫(yī)診斷:上呼吸道感染;中醫(yī)診斷:感冒 外感風寒,內(nèi)有濕熱證。治則:疏風散寒,清熱利濕。方藥:羌活勝濕湯加減。具體處方如下:
羌活6克 防風9克 蒼術6克
川芎9克 黃芩10克 炒梔子9克
生地黃10克 甘草6克 當歸15克
白芍9克 路路通10克 白術30克
連翹12克 龍骨20克 牡蠣20克
獨活6克 焦六神曲10克
7付,水煎服,每日1劑,分早晚兩次溫服。
2020年11月17日復診,晨起全身酸痛較前減輕,惡寒、月經(jīng)血塊較前減輕,現(xiàn)心率快,善太息,乏力,舌淡紅,苔白膩,邊有齒痕,脈沉細。上方基礎上去生地黃、白芍、連翹,易龍齒為龍骨,加香櫞10克、紫蘇梗10克、雞血藤15克、陳皮10克。7付 水煎服,每日1劑,分早晚兩次溫服。
按:羌活勝濕湯出自《內(nèi)外傷辨惑論》,原文為“背痛項強,腰似折,項似拔,上沖頭痛者,乃足太陽經(jīng)之不行也”,由羌活、獨活、甘草、藁本、防風、川芎、蔓荊子組成,有祛風勝濕之效,主治:風濕在表癥,苔白脈浮。原方由羌活( 一兩) ,獨活( 一兩) ,藁本( 五分) ,防風( 五分) ,炙甘草( 五 分) ,川芎( 五分) ,蔓荊子( 三分)組成。方中重用羌活發(fā)散風濕,通利關節(jié)而止痛。防風散風勝濕而止周身疼痛,兩者共用,是為君藥;獨活、藁本、蔓荊子祛周身濕邪,為臣藥;川芎散周身風邪,宣痹止痛,加以當歸,增強行氣活血,白芍緩急止痛,均為佐藥;甘草發(fā)揮調(diào)和諸藥為使。